10月29日,湛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范志益率队到遂溪县调研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和企业营商环境等工作。湛江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梁锦荣,遂溪县委书记骆华庆,遂溪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振宇,遂溪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宣传部部长黄堪远等陪同调研。
范志益一行先后到遂城镇竹山村、桃溪村,遂溪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遂溪县道路交通事故调解中心,遂溪电子商务产业园进行调研。
在遂城镇竹山村
参观了该村风景秀美、内容丰富的民法典宣传大道、法治广场、小公园,详细了解村级法治文化阵地的整体建设、布局设计与宣传内容。范志益对遂溪县把乡村休闲地带打造成民法典宣传的新载体,将法治元素融入群众生活的宣传方式给予肯定,“观光亭两侧的法治宣传牌以卡通人物‘华仔’各个年龄段为主线,从婴儿到老人,精心设计的65个民法典案例,对群众非常实用,体现出民法典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指出,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既要有内涵,也要接地气,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展现时代特点,突出实效性,让群众能够近距离领略法治文化,感受法治精神,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教育,营造群众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遂城镇桃溪村
调研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参观了该村文体广场、文化楼、群众阅读室等场所,并与村民群众亲切交流。范志益指出,“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桃溪村能够旧貌换新颜,从过去治安混乱、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村”,变成如今的“湛江最美村庄”“湛江市生态文明村”,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要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建立乡村治理有效机制,把乡村治理与夯实基层建设有机结合,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推动有效治理向纵深发展。在群众活动室,范志益饶有兴致地接过群众手中的鼓槌,敲了几下大鼓,寄语桃溪村民群众:希望大家敲响乡村振兴鼓点,奏起和谐发展之曲,建设美丽平安家园,打开幸福生活大门。
在遂溪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参观该中心各个功能分区。在诉讼引导区,范志益一行细致了解诉讼服务一体机、司法公开智能查询平台、自助网上立案等司法便民设备的使用运行情况。在综合服务区,对该院设立“投资者服务中心”专用窗口这一工作举措予以赞同,“这是一个绿色通道,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手段”。在专业功能区,范志益走进诉前联调、速裁案件、网上调解、法律援助、驻点公证等各个工作室,向工作人员详细了解各个环节的办理流程、具体效能,深入调研遂溪法院引进各方力量,构建多元化解纠纷机制的工作情况,对遂溪县在全市率先出台构建执行联动机制破解执行难问题,同时发挥基层综合网格员积极作用协助法院执行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该院以当事人为中心,在传统诉讼服务的基础上,向诉前拓展、诉后延伸,打造出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便民利民服务。范志益要求,要坚持把司法为民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主动回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新要求新期待,要擦亮全省法院首批“诉讼服务中心示范窗口”这块牌子,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层次,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贴心、方便、高效的诉讼服务。
在县道路交通事故调解中心
详细了解该中心的工作职责、运行机制、具体流程、人员配备的情况,实地察看服务大厅、功能室等相关区域的配置建设。对该中心有效实现一体化处理、纠纷调解前置、调解双向对接、调判标准统一、专职人员驻点、高效便捷利民等工作效能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践的调解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根据疫情常态防控的要求,大力推广线上调解模式,满足群众多元化解纠纷的需求,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做到足不出门就能解决问题。
在遂溪电子商务产业园
观看了遂溪县“发展农村电商、助力乡村振兴”专题宣传片,参观了遂溪农村电商发展、服务中心、培训实操、产品展销、网上直播等各大功能区。该产业园是遂溪县委、县政府打造国务院农村电子商务激励县、国家级电子商务经农村综合示范县的示范园区,是发挥电商聚集效应,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的聚集区。“园区免费给你们企业提供了什么服务?进驻之后年销售额增长情况如何?”范志益与园区进驻企业代表亲切交谈,了解遂溪农村电商经济发展情况。范志益指出,遂溪抢抓“互联网+”新机遇,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如今,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核心竞争力,投资者选择投资地时更看重的是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我们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立足主责主业,不断提升政法系统服务保障企业发展的精准性、实效性,通过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司法行为,倾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更好地维护法律权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就如何做好下步政法工作,范志益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委统筹政法工作的作用,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扎实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平安建设,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建立源头治理多元化解机制,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巩固做好教育整顿“后半篇文章”,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平安湛江建设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贡献政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