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食品抽检监测结果风险解析和消费提示
为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总局令第15号)等有关规定及工作要求,坚持以发现问题为导向,积极主动发现风险隐患,强化源头控制。
一、2023年遂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监测情况
(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
今年,湛江市遂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共计抽检样品3869批次,其中合格样品3806批次,合格率为98.4%;不合格样品63批次,整体抽检不合格率为1.6%。抽检样品共覆盖了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调味品、粮食加工品、糕点、蔬菜制品、肉制品、豆制品、水果制品、速冻食品、蛋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糖果制品、食糖、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饮料、乳制品、水产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酒类、饼干、茶叶及相关制品、方便食品、其他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保健食品、蜂产品、罐头、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冷冻饮品、食品添加剂、特殊膳食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34大类。
(二)抽样环节、抽样地点监督抽检情况
本次抽检3869批次,抽样环节覆盖流通环节、餐饮环节、生产环节。其中流通环节抽检样品2995批次,合格样品2946批次,合格率为98.96%,不合格样品49批次,不合格率为1.64%;餐饮环节抽检678批次,合格样品批次667批次,合格率为98.38%,不合格样品11批次,不合格率为1.62%;生产环节抽检196批次,合格样品批次194批次,合格率为98.98%,不合格样品2批次,不合格率为1.02%。
(三)不合格样品具体情况
2023年遂溪县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样品63批次。不合格样品集中在餐饮环节的大型餐馆、中型餐馆、小型餐馆和学校食堂,流通环节的超市和农贸市场;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品质指标、食品添加剂、真菌毒素、污染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微生物等。
二、主要问题分析
(一)过氧化值
过氧化值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主要反映油脂被氧化的程度。食用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但长期食用过氧化值严重超标的食品可能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经被氧化,也可能与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二)大肠菌群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如果食品中的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将会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失去食用价值;还会加速食品腐败变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大肠菌群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也可能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受人员、工器具等的污染,还可能是灭菌工艺灭菌不彻底导致的。
(三)镉
镉是一种蓄积性的重金属元素,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长期食用镉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肾脏和肝脏造成损害,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甚至可能对儿童高级神经活动有损害。镉(以Cd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其生长过程中富集环境中的镉元素。
(四)铅
铅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物,长期食用铅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对人体的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尤其对儿童生长和智力发育的影响较大。铅(以Pb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使用的蔬菜原料中铅含量超标,也可能是生产设备或包装材料中的铅迁移带入。
(五)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计)
恩诺沙星属于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动物专属用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规定,恩诺沙星(以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之和计)可用于牛、羊、猪、兔、禽等食用畜禽及其他动物,在其他动物的肌肉及脂肪中的最高残留限量为100μg/kg,在产蛋鸡中禁用(鸡蛋中不得检出)。长期食用恩诺沙星残留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六)倍硫磷
倍硫磷是一种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的有机磷农药,对蚜虫等有较好防效。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倍硫磷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倍硫磷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七)毒死蜱
毒死蜱是一种有机磷类广谱杀虫剂,是一种乳油制剂杀虫剂,属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症状有头痛、头晕、无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瞳孔缩小、肌肉震颤,重者出现肺水肿、昏迷,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有致敏性。毒死蜱对鱼类及水生生物毒性较高,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长期暴露在含有毒死蜱的环境中,可能存在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并可能会影响胚胎的生长发育。
(八)噻虫胺
噻虫胺属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内吸性、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姜蛆等有较好防效。少量的残留不会引起人体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噻虫胺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可能有一定影响。噻虫胺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虫害,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九)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
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是一种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氯氟氰菊酯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接触量大时会引起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双手颤抖等症状。
(十)2,4-滴和2,4-滴钠盐║
2,4-滴和2,4-滴钠盐║高浓度使用时是广谱的阔叶除草剂,低浓度使用时可作植物生长调节剂。食用 2,4-滴和 2,4-滴钠盐超标的食品,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肾等实质性脏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的规定,2,4-滴和2,4-滴钠盐在柑、橘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 0.1mg/kg。柑、橘中2,4-滴和2,4-滴钠盐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延长保存期限,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十一)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山梨酸及其钾盐抗菌性强,防腐效果好,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食品防腐剂。长期食用山梨酸及其钾盐超标的食品,可能对肝脏、肾脏、骨骼生长造成危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在腌腊肉制品类中不得使用。腌腊肉制品类检出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的原因,可能是企业为延长产品保质期,或者弥补产品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不佳而使用。
(十二)脱氢乙酸及其钠盐
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一种广谱食品防腐剂,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能力强。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能被人体完全吸收,并能抑制人体内多种氧化酶,长期过量摄入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会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糕点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最大使用量为0.5g/kg。
(十三)苯醚甲环唑
苯醚甲环唑广泛用于农业领域,作为一种杀虫剂和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具有低毒性,对哺乳动物和人类无明显的致畸和致癌作用,但是它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接触皮肤可能引起轻度刺激或过敏反应。
(十四)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为杀菌剂。食用食品一般不会导致吡唑醚菌酯的急性中毒,但长期食用吡唑醚菌酯超标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影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吡唑醚菌酯在芒果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5mg/kg。芒果中吡唑醚菌酯残留量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为快速控制病情,加大用药量或未遵守采摘间隔期规定,致使上市销售的产品中残留量超标。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本年度抽检结果表明流通、餐饮、生产环节食品质量安全处于可控状态。为确保遂溪县范围内食品质量安全,我局对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以下方面加强监管及指导:
(一)引导餐饮企业提高食品卫生意识,加大对环境、人员的清洁消毒卫生管理,特别是循环使用的复用餐具的清洁消毒工作。重点加强对餐饮单位自消餐饮具的质量监管和抽检,积极引导餐饮单位使用合格企业生产的消毒餐饮具。
(二)针对高风险食品加强重点监管,提高抽检频次,倒逼食品经营者及养殖户守法经营。除现场销毁不合格样品外,还要跟踪、二次送检执法部门,如果出现不合格情况,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三)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对抽检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找准问题根源,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地区、重点环节和场所,制定本地区风险项目清单,有针对性的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四)通过组织培训、一对一指导等方式不断提升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五)通过在辖区内发放宣传单、张贴广告语等方式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做到全民监管。
四、消费者选购食品注意事项
为提高我县消费者购买食品时的辨别能力,确保食品消费安全,市场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掌握“六要”、“六不要”原则。
“六要”即:
一要看证照。看食品生产经营者是否具备《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或《食品小作坊登记证》、《食品小餐饮小食杂登记证》及所售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等相关证件。
二要看包装。看包装有无破损或外漏;密闭性金属包装是否有受胀起鼓现象;包装装潢的文字、图案印刷是否工整清晰;是否有仿冒知名品牌包装装潢问题;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识、检验检疫证明等。
三要看厂名。看包装和标签上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邮编、电话等是否齐备、详细。
四要看日期。看食品是否标注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是否有提前标注生产日期或涂改、伪造生产、保质期限等问题。
五要看文号。看食品是否注有生产许可证编号或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号。
六要看标识。看食品是否有产品执行标准(“GB”开头是国家标准、“DB”开头是地方标准、“Q/”开头是企业标准)成分配料、质量等级、净含量、生产者名称地址等信息。
“六不要”即:
一不要购买添加剂超标的食品。谨防“甜味剂”、“着色剂”、“防腐剂”等添加剂超标,如外表有潮润、发黏、发霉以及过白、过红、变绿、变黑等非正常颜色的食品,不要购买。
二不要购买杂质污染食品。注意食品中是否掺入表面类似物质或低档物质冒充正常食品,是否混入砂粒、发丝等杂物;散装销售的没有防蝇、防尘设施的食品、熟肉制品、凉拌食品,以及售货员未按卫生要求佩戴手套、口罩等销售的食品,极易受细菌污染,应慎重购买。到餐饮店堂食,要使用合格企业生产的消毒餐饮具或是店家已清洁消毒的复用餐具。
三不要购买味道异常的食品。食品出现氨水味、酸臭味、霉味或其他异常味道,很可能已超过保质期或已经过“翻新”改装,不要购买。
四不要购买分量不足的食品。防止称重的食品缺斤少两、掺入水分或以包装物等其他成分充重;定型包装的食品应验证标注重量与实际重量是否一致。
五不要购买价格偏低的食品。购买食品要尽量选择合法正规、信誉较好的经销商和信誉较好的食品品牌;同品牌、同规格、同重量价格明显偏低的要慎重购买。
六不要忘记索要购物凭证。购买食品尤其是直接入口的熟食品,一定要索取并保留好发票或收据,以备发生消费纠纷时举证。
最后,特别警示广大食品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必须证照齐全,严格索证备案制度,保存有效进货凭证,注意食品仓储方法,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履行明示提醒义务,如实解答消费者提出的消费咨询。发现所售食品质量不合格,应立即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并告知消费者,同时积极采取其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出售的食品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时,应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补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