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当下,我们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个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基础上,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内容供给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形式创新有了更新的标准,对精神文化产品的载体平台有了更多的期待。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现阶段中国人民价值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可以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更好完成发挥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核与丰富内涵融入精神文化产品创作之中,使精神文化产品既具思想性又有艺术性,要采用沉浸式、体验式、交互式等不同形式,利用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载体,全面提高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发挥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情操的功能,让人民群众享受丰富多彩而又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盛宴。
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同行业类别、不同社会群体、不同地区的人民群众因社会阅历、知识结构、生活环境等多重客观因素的差异性影响,在精神文化需求方面表现出多层次性特征。人民群众既需要阳春白雪,也需要下里巴人;既对传统文化有共鸣,也对现代文化有兴趣,对外来文化存好奇。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种结构性存在,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优化精神文化产品的格局,推动精神文化产品生产的结构性改革,不断促进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一方面,要彰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越性,引导高雅艺术走进群众日常生活。可以通过高品位、高水平的创作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的精神文化产品,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品味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分众化表达、区域化表达,为不同群体、不同行业的群众提供均衡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文化产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产品,多层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国家文化的基本性质和方向,既涵盖了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内容,又包括公民道德层面的规范,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基因、革命文化的历史性涵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性指引等显著特征。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引领作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不同群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道德教育,积极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进入社会传播体系的影响作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中。要坚持用守正创新的精神文化产品抒写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发展之果,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为实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化安全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研究”(编号:20YJC71000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