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无障碍阅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 |
  • |
作者:人民网 |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19-09-24 09:50:00 点击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观点。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唯心主义认为英雄人物、帝王将相决定历史的发展,否认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肯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照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不胜。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在政治实践上表现得更为鲜明,第一次真正、彻底、全面、科学地解决了历史观上的重大问题。所谓真正,即不止说说而已,而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实在地解决这一问题。《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离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离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力量,生产、劳动和社会存在会成为空洞抽象的东西,历史唯物主义在理论上所揭示的一切都无从实现。

  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群众作为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党的一大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党的二大提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最大的依靠力量是人民群众。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都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章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党的群众路线生动体现于唯物史观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之中,表现为真心实意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帮助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实践之中,统一于党领导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前进的历史奋斗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些无一不包含着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要求,也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长期执政的党。为了使党执政后永远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在革命胜利之时向领导干部提出过三点要求,其中第一点要求就是时刻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党章提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以高度的历史清醒告诫全党。

  试想,脱离群众,势必严重削弱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严重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这也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坚守人民立场,增强群众感情,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凝聚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作者:范景鹏,系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共甘肃省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副教授)

【打印正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