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无障碍阅读
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

  • |
  • |
作者:辽宁日报 | 来源:辽宁日报 | 时间:2018-06-14 00:00:00 点击数:-

  编者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并在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

  充分认识回应新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

  新时代提出新任务。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基本方略的新举措。十九大报告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落实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不仅为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提供了新方位,而且回应了新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十九大报告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部署,既提升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定位,也明确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是贯彻基本方略的新措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新需要。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必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新时代,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否具有话语权、是否具有主动权,关键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之效。为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确立价值标准,是新时代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新需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新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核心价值观又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因此,在新时代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建设、国民教育、文艺创造等精神活动的引领作用,以提升文化软实力,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全面理解从深度和广度上丰富新内涵

  十九大报告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论述,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也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内涵。

  提升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深度。在十九大报告中,无论是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论述,还是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的理解,乃至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认识,都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如关于富强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早有明确论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根据富强目标的要求,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要认识到“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新时代,富强就是全体人民共享、共同的富裕,这是对富强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如关于民主的内涵,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特别提到要“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强调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础上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对新时代民主的内涵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使民主发展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拓宽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广度。如关于文明的内涵,由“四个文明”拓展到“五个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尤其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关于和谐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要“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十九大报告对和谐的内涵又有了新发展,即提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指出中国要“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将和谐内涵的外延进一步拓展。如关于平等的内涵,不仅是指经济、政治、法律的平等,还涉及教育、性别平等等方面。十九大报告提出,“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都是对平等内涵的新发展。

  努力走好培育和践行的新路径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拓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路径和方式。

  坚持党委领导、干部带头。各级党委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来,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要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建立稳定的领导机制和连续性的管理制度,保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持续性、有效性。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打铁必须自身硬”,党员干部带头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

  完善制度保障、全民行动。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今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规划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全过程。在公平竞争、民主政治、生态文明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要求。同时,规划提出探索制定公民文明行为促进方面法律制度,引导和推动全民树立文明观念,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和内涵要求贯穿到制度与法治建设中,才能推动全民行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落到细处实处。

  强化教育引导、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环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特别要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这是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教育部门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各级学校教育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有组织地编写针对不同层次和阶段学生的教材及辅导资料,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进实践养成、从家庭做起。通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等实践方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实践活动和实践养成,可以先从家庭做起,如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文明上网活动、友善他人的扶贫济困活动等,然后辐射到街道、社区、乡村,乃至在全社会进一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覆盖。

  需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坚持抓、持续抓、反复抓,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实见效。(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倪素香)

【打印正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