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出台推进新基建三年实施方案
日前,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广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部署。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广东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水平领先全国,初步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支撑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省发展改革委已会同各地各部门,对全省目前在建及正在谋划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进行了梳理,初步汇总了70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1万亿元。经测算,预计2020—2022年至少完成投资约6600亿元。
政府引导,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在《实施方案》中,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分为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等三类。这些设施,广东的基础不一、发展特点不尽相同。
《实施方案》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予以推进:围绕构建一体化网络的目标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从打造集群的角度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推进“智慧+”工程建设的方式推进融合基础设施建设。针对三类新型基础设施特点,《实施方案》还分别提出建成全国领先的基础和专用网络体系、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构筑经济社会智慧化运行的基础设施体系三大行动目标。
与传统的“铁公基”相比,新型基础设施的着眼点在“新型”。创新引领也就成为广东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方向。
《实施方案》提出,一方面,针对新型基础设施技术迭代快的特点,提出前瞻布局未来网络、加强重大科技设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举措;另一方面,针对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问题,注重从自主可控的角度予以推进。
与此同时,与传统基础设施需求固定、应用场景明确的特点不同,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区块链、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创新性强、应用融合度高,《实施方案》同步提出推动试点示范和打造应用场景等举措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方案》强调,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原则,提出实施新型基础设施信贷支持专项计划、开展基础设施信托投资基金(REITs)试点等融资支持方式,推动构建市场化资金为主、政府财政资金为辅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1+4+10”框架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实施方案》按照“1+4+10”框架即“构建一体化网络、打造四大集群、推进十大工程”,分类提出三方面共19项重点任务,夯实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1”是指以构建泛在互联一体化网络为主体,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广东加快推进无线网络、光纤网络、物联网等各类基础网络设施建设,立足制造业产业优势,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等专用网络设施建设,信息网络优势明显。其中,广东5G基站数量居全国第一,截至2020年10月已突破10万座。
《实施方案》提出构建泛在互联一体化网络发展方向,具体来说,广东要高质量建设5G网络,高水平建成全光网省,推动物联网深度覆盖,打造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以及前瞻布局未来网络等5项工作目标。
到2022年,广东将累计建成5G基站22万个、加快实现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光网全覆盖、建成5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成5个以上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20家以上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超过5万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等工作目标。
“4”是以打造四大创新能力支撑集群为重点,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广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省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围绕数字化发展需求,大力发展以超算中心为引领的先进算力设施。
“超算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主任冯圣中表示,该中心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的整体计算能力有望提升1000倍,与其它算力设施共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实施方案》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大湾区综合性科学中心的机遇,提出打造四大创新能力支撑集群,即打造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构建布局科学合理高效的先进算力集群、建设高水平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集群以及打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集群。
“10”是以推进十大智慧工程建设为抓手,推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广东是数字经济大省,交通、物流、能源、环保、应急等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实施方案》提出,打造智慧能源工程、智慧交通工程、智慧城市工程、智慧物流工程、智慧医疗工程、智慧教育工程、智慧农业工程、智慧水利工程、智慧环保工程以及智慧应急工程等十大智慧工程,争取到2022年,初步形成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